以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城乡差距较大、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集团化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集团化办学是以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的形式,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达到扩优提质的目的。但集团化办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还需系统性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探索,以适应不同地区和类型学校的发展需求。
加强集团化办学顶层规划
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全面的政策框架,明确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通过科学调研,充分了解地方基础教育需求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集团化办学发展规划,把培养各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一是根据集团化办学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组织架构,包括集团总部、成员学校、职能部门等各个层级,确保各层级之间权责明确、协调有序。二是优化管理制度。完善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涵盖招生、教学、师资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和设施维护等,要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集团化办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此外,提升办学管理能力。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各成员学校校长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建立经验交流平台或论坛,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增强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优化集团化办学资源配置
为改善当前基础教育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集团化办学应注重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每个成员学校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教育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的资源配置要求,以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根据教育集团的发展需求和成员学校的实际状况,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定期对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梳理各成员学校的教育资源,在集团内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各成员学校之间开展资源共享,如教学资源、课程内容、教材教辅、图书资源等,方便各成员学校随时获取所需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三是定期组织教育集团内部开展协作与交流,共同探讨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育信息化等核心议题,促进各成员学校之间的深度互动,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之道,分享宝贵经验,实现资源有效互补。最后,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系,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进一步拓宽各成员学校的教育视野,增强集团化办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注重集团化办学教学创新
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如引入跨学科课程,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且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指导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是扩大集团化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各地区可全面总结集团办学的成功经验,借助媒体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展览、教育论坛等活动,展示集团化办学的成果和经验,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投入基础教育。
重视集团化办学师资培养
教师是集团化办学的关键力量,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提供专业成长机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研讨、国内外交流学习等,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并借助导师制、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知识与经验传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教学工具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明确规划其职业发展路径,根据其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和晋升机会;加强集团内部校际合作,通过举办教学竞赛、开展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与经验交流,促进学术成果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二,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构建包括教学质量、专业发展、师德师风、团队合作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引入多主体参与评价,帮助教师树立清晰、科学的自我认知,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业晋升、培训发展、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整体质量提升。
〔作者:白金国、张旸,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空间正义视域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AA23004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