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物联网技术!上市青企科技助力,绿色产业突围正当时

 2021年3月12日是中国第43个植树节,今年也是国务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植树添绿正当时。在青岛,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深入人心,植树绿化已经不再是植树节的“专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渠道参与播种造林、古树认养、山林设施改造提升等绿化项目建设,绿水青山全民守护行动蔚然成风。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青岛全市新造林5.07万公顷,超额完成“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造林任务。
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背后,除了创新参与形式,更有硬核科技助力。物联网、工厂化育苗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青岛绿化品质提升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就在2月25日,以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生态修复业务为主的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录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成为牛年首家上市青企。与此同时,《青岛市加快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发布,将统筹推进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 12项攻坚任务。
可以预见,“十四五”开局之年,助推绿色产业崛起的“青岛模式”正在发生。
工厂化育苗
守护绿水青山 青岛全民参与
在青岛,参与义务植树只需要一部移动终端。
最近,市民周女士刚刚领到了青岛市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去年3月份开始,她通过关注青岛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参与麻栎播种造林项目的线上捐款活动。“每次想起来就进去参与一下,捐款没有数额要求。”周女士说,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对于生态保护比以往更加在意,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成为她和身边朋友常常会讨论的话题,“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恰恰给了她一个参与生态建设的便捷通道,“看到捐款人数和捐款总额不断增加,普通人的参与让生态绿化有了更多积累,就觉得很开心。”
更让周女士欣喜的是,参与活动至今,因为捐款数额累计已经超过45元,根据相关规定,她获得了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在她看来,这是一份鼓励和认可,今后也会继续通过这种方式为青岛的绿化尽一份力。
青岛市全民义务植树网的信息显示,自2020年3月6日启动至今,麻栎播种造林项目已经获得捐款超过18万元,参与捐款人数达到1297人。“所有捐款将全部用于造林项目。”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项目计划,捐款目标值50万元,将在小鱼山、双山、老虎山、金家岭山、大小珠山、大泽山播种麻栎28000株。
事实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包括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裸地绿化治理、古树名木认养、口袋公园修建、山头公园设施维护等都已经被接入线上渠道,通过项目捐资的方式,全民共治的绿水青山守护行动蔚然成风。“十三五”期间,全市新造林5.07万公顷,超额完成“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造林任务。实施森林抚育27万亩。仅去年,通过开展“战疫纪念林”“家庭亲情林”“熊猫谷”“种子的秘密”等各类义务植树活动,线上线下国内外参与人数就达1600多万人次。
此外,通过示范林建设,示范带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工程完成10800亩。全市2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胶州市胶东街道大麻湾二村等4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市13个镇(街)被评为省级森林乡镇,130个村(社区)被评为山东省森林村居。
植树造林成就企业科技创新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曾对一棵50年树龄的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总计创值约196,150美元。
生态价值就是城市未来发展最大的潜能。
在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全国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背景下,青岛国土绿化的良好态势和氛围成为助推生态科技企业加速突围的助推器,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从2019年启动的麻栎树育苗项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据介绍,青岛市山头虽树木较多,但大部分为黑松纯林,林分质量不高、树种单一、林地生产力低,易引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生态功能脆弱。与此同时,麻栎作为青岛地区原生树种,高可达30米,抗逆性强,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瘠薄,萌芽力强,抗污染、抗尘土、抗大风,是荒山瘠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麻栎树非常适合青岛的环境,它的果实种子叶子是昆虫鸟类和小型兽类的食物来源,有助于生物多样性。”青岛市园林林业技术学校教师江灏告诉记者,除此以外,麻栎肥厚的叶片落叶之后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形成有益的落叶土壤,有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对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为此,青岛设立了麻栎播种造林项目,筹集捐款,以便通过在黑松林下栽植麻栎,可以调整现有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活力和多种服务功能。
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规模种植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苗木产能,然而传统的育苗方式不仅周期长,而且足够的土地资源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2019年,冠中生态开始进行麻栎育苗项目。他们通过技术攻关,创新工厂化育苗新技术,“工厂化育苗采用集约化的育苗方式,可极大的提高育苗系数。”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研发助理谢东升告诉记者,通过布置光照系统、灌溉系统等一系列设备对集装箱进行改造后,便形成了工厂化育苗的种植基地。在这里,只要有种源,便可以可以实现任何季节条件下的育苗生产,从而不受传统露天育苗对于季节要求。同时,使用多层培养架替代传统大田种植,大大提高了种植场地利用率,其单位面积育苗量约为露地育苗的4~5倍。
此外,冠中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粒土壤以及物联网技术也成为提高麻栎育苗质量的“神器”。“利用GPRS服务支持的物联网技术,在手机端就可以实现对育苗室温湿度、氧气及二氧化碳等指标的远程监控,以便于合理调控育苗生产过程。优粒土壤作为保水基质,提高了后期麻栎播种的成活率。”谢东升说,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根据他们的观测,培育的麻栎苗木健壮,茎干直立,病虫害少,叶片宽度、叶面积都相较传统方式有所提高。继麻栎取得成功后,企业还将此技术应用在了五角枫、元宝枫、丝绵木、榉树、蒙古栎、夏栎等十几个品种上。
据悉,3月6日,首批来自于冠中麻栎基地的麻栎树苗已经在青岛市动物园北山的义务植树场地完成播种。
“绿色”青企加速突围
以植树造林为代表的青岛生态文明绿色实践,已经孕育出行业“顶流”青企。
作为农历牛年青岛第一家上市挂牌企业,2月25日,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交易登录深交所创业板。
事实上,除了利用现代科技颠覆传统育苗,这家企业在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生态修复方面也是身怀绝技。截至目前,冠中生态已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个城市完成近千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工作,覆盖中国所有5个气候带类型,在难度较大的西藏高海拔地区和南海低纬度地区均拥有成功的生态修复实践。其技术可覆盖矿山、尾矿坝、垃圾堆场、废弃地、海河岸(坝)、热带人工岛礁、因基建或自然灾害等形成的破损山体或边坡等生态性治理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与扬尘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领域。
目前,冠中生态已掌握了一系列地质环境复杂、植被修复技术难度较高区域的生态修复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各种恶劣立地条件下的生态修复难题,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主持编写了国内植被恢复行业的行业标准《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编号为CJ/T292-2018)。公司不断助推国内生态修复行业的技术进步,其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今年定为“项目落地年”。根据近日发布的青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将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生态修复造林工程,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乡村,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此前出台的《青岛市加快推进全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则明确,统筹推进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业产业发展、绿化科技等 12项攻坚任务。
有理由相信,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或将成为青岛又一个创业创新创意涌现的逐梦风口。